北京中科医院 http://www.yushiels.com/
刻苦精神需要传扬,需要人们具备这种精神,而且还要人们专心致志做事,而不是贪图享受。可是,资本入侵之后,社会似乎并不提倡刻苦精神,而是提倡享乐精神,提倡消费,甚至提倡贷款做事。是不是商业精神需要这些?还是权力和资本有意为之?
商业精神并非不提倡刻苦,而是提倡商人刻苦经营,兢兢业业,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尤其是小企业主,需要在某些领域深耕细作,专注于生产一些零部件,而不是三心二意,好高骛远。可是,小企业主的刻苦精神没有被放大,放大的是他们成功之后的消费和享受。或许,这就是权力和资本有意为之的结果了。
资本进入社会之后,很快就绑架了权力,要权力保驾护航,站台销售。于是,权力和资本捆绑在一起,权和钱也就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交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倡刻苦精神,连同学生都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即便是在田间地头也有人在学习。到了恢复高考的时候,很多人都刻苦读书,要考大学。八十年代是知识分子如饥似渴的年代,不但读很多书报,而且还要自己写诗,写文章。那时候,物质条件不是很好,人们生活水平不高。提倡刻苦精神正当其时,可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让人们都通过勤奋学习和劳动,获得一定的好结果。学生通过刻苦学习可以考上大学,出来就分配工作。工人通过刻苦劳动可以多挣钱,甚至可以自己搞科研,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农民本身就比较辛苦,无所谓刻苦不刻苦。商人通过刻苦经营,可以赚钱。士兵通过刻苦训练,可以保家卫国。各行各业都提倡刻苦精神,要通过个人的刻苦努力获得好的结果,促进社会的发展。
可是,资本进入之后,这种刻苦精神被刻意隐藏了。资本只会顺应人性的发展,似乎刻苦精神不符合人性的发展,也就被资本摒弃了。资本宣扬的是消费,是享受,是向权贵们看齐。即便是底层劳动者,也要有一个暴富的美梦。他们会想着如何变成权贵,即便是通过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获得财富,只要没人深究,就算是成功了。甚至有赌徒暴富都会被宣扬一番,有买彩票的暴得财富,也会被宣扬一番。于是,人们的思想被改写了。已经不是以前追求刻苦精神了,而是变成了不择手段获得财富,同时要追求消费和享乐了。看看现在的孩子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大多会玩手机,会网上购物,却不会种地,不会做家务,也不会做饭。他们不挣钱,花钱却很多,还要互相攀比,要看看谁更富有。或许,他们受到了社会不良价值观的感染,要炫富吧。可是,学生要刻苦学习,而不能互相攀比。一个考上类高校的女生接受采访的时候,骄傲地说,我没有手机,到现在也没有。以此为条件,才激发了刻苦学习的精神,考上了好大学。要是她拥有了自己的手机,是不是每天都要对着手机屏幕嘻嘻哈哈,离不开了?
资本会顺应人性的发展,会诱导人们消费,却不会宣扬刻苦精神。看看电视、网络媒体宣扬的东西就知道怎么回事了。电视、网络上的媒体为了迎合城市化进程的需要,都在宣扬城市生活。有肯德基、麦当劳、各种饮料、牛奶、面包的广告,还有卖房子和保健品的广告,就连电影、电视剧中的主人公都是城里人,衣着光鲜亮丽,住着城市高档住宅,出门就开好车,身边漂亮的异性很多。也就是说,媒体上展现的都是城里人的生活,也都是不劳而获的生活。只需要人们花钱购买就行了,要是没钱,直接贷款,可以买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到城市买楼房,可以贷款享受未来的生活—————资本就是这样宣传的。可是,人们贷款之后,却发现生活并不如意。成了房奴的生活,还不如在农村生活。可是,人们大多都失去了辛苦种田的精神,要到城市打拼。当然,怪不得人们自己,只能说是资本和权力设置了圈套,要人们纷纷进入。
农民种地不赚钱,有时候还会赔钱。他们只能进城打工,成为廉价劳动力。要是他们还保持着勤奋刻苦,勤俭节约的精神,挣了钱不花,全都存起来,生活省吃俭用,不会淘汰还没坏掉的家用电器和家具,也不会改善住宅需求,那么资本还怎么实现周转?资本不实现周转,还怎么增值?于是,在权力的宣传下,在资本的运作下,刻苦精神就被刻意隐藏了,代之而起的是消费主义盛行,享乐主义盛行,甚至官本位思想出现了,不择手段挣大钱的资本冒险精神也出现了。
人们并不能改变权力和资本格局,也不能改变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精神,唯独能改变的是自己。要自己养成刻苦学习和工作乃至创业的精神,还要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传给下一代,让他们勤俭节约,养成刻苦精神,而不要被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不然只会成为被权力和资本摆布的玩物,从而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