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为何不收中国字画王朔捡破烂的能没点

平时聊天,说起现在的收藏界大佬,大部分人都会想起马爷马未都。“马未都”这个名字,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就像是一个“古玩专家”。

在我看来,马爷就是最有中国特点的人。一九五五年出生,八九十年代,趁着百废待兴,他收“四旧破烂”,任谁都看不起。从25岁到35岁,这十年里,全国的读书人都是一筹莫展,而“实际上一无所有”的马未都,则是“狂收暴敛”了十年。

马云说过,“只要有怨言,就有机遇。”

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他的收藏品已经不是一般的牛了。观复纪念馆

从家具、瓷器、玉器、钟鼎、钱币等等,应有尽有。一九九七年,他又以一人之手,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私立的观复美术馆。而在登上百家讲坛之后,马先生也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红”人,也是中国古董行业的第一代言人。

马爷收藏之多,堪称一流。马爷曾经骄傲地说:“我的收藏很多,种类也很多,面积也很大。”

马爷一身荣耀,还受人尊敬,这一点,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不过,马爷最让人好奇的是,他收藏了一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唯独对中国的古董画作,置之不理。中国的古董,一般都是顶尖的收藏家才会拥有的,虽然他的博物馆里写着“古典艺术”两个大字,但他的每一家店铺里,都没有这样的东西,从他的语气来看,他对这方面的东西,并不感兴趣。这不是很奇怪吗?

就像安思远在国际上说的那样,作为一个中国收藏者,如果没有中国的作品,他是绝对不会成为一个老手的。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我一直认为,马老先生之所以拒绝收藏这些古董,是因为他的“发家史”,他的收藏品中,有八成都是“地摊货”,或者是从玉渊潭的东门早市里“淘”来的。

但凡了解业内人士的人,都会知道,真正珍贵的古董,往往都是昙花一现,稀少到近乎于消失。剩下的只是一些“废铁”、“断瓦残陶”。也就是说,从一出生,马未都的收藏品就与书法有了一定的距离。

“拾荒”和“倒腾”,特别是“捡漏”,都是马未都的杰作,他不是“皇家国院”的学生,也没有多少积蓄,充其量也就是个“衣食无忧”的收藏家。他一直以来,都是依靠这门功法。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混乱刚刚过去,一些珍贵的字画都被封印了起来,那些古董根本就没有人要,所以很难有人看好它们的未来。那个时候,也有一些聪明的人,会随便找点东西,或者花上一两文钱,买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那个时候,马老还只是《青年文学》的主编,闲来无事,就喜欢去逛街,在古玩圈里混得风生水起。

按照他的说法,这些黑市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卖东西的大多都是无业游民,很多都是刚从监狱出来的人,从农村弄来的铜铁和陶瓷瓦特,只要三五元就能买到。他在外奔波,还不忘记去农村买点东西,这和“捡破烂”没什么两样。这也是马未都发迹的原因。几年前,他和王朔“吹嘘”自己的宝物有多好,这家伙当众调侃道:“你只是个卖古玩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是在“挖苦”他的来历。

而且,那个影响了马未都一生的人物,他的师父王世襄,最喜欢的东西,就是家具、瓶罐之类的东西,所以很好地指导了他。很多老人,都是失业的,都希望有个年轻人,愿意和他们聊天,给他们送钱,给他们传授知识。这是为了让自己的武道更上一层楼。

他能跟那些顶尖高手打过交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得不说,马爷他们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也算是走了狗屎运了,心思缜密,再加上胆子也不小。

马爷刚出道的时候,所学的都是一些“黄金佛像、祖传药膏、秘制药膏”之类的东西,他的师父,也是这一领域的大师。

可以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马爷的收藏品,都不是用金钱堆起来的。这就像是一个标准的武林高手,捡垃圾,甚至是敲诈勒索,看运气,看眼光,看忠诚度,看人心。以前,无论是卢芹斋、王季迁,还是大部分收藏者,不管是对是错,都是靠着这种方式赚钱的。马爷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我的一个熟人”,然后又是一句莫名其妙的废话。

他最爱说的就是:“那时候不会有人发现,就花了很少的钱买到了,而且都是“案底”。他最早的朋友海岩,曾经说过,马爷是个很会收藏古物的人,擅长用五匹马来换取六只羊。他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为了贬低马爷,只是想要客观地评价一下。

八十年代中叶,马先生全身心投入到古玩收藏界,他说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古董,按照他的说法,他本来也打算收集一些古董,但因为没有成功,所以很快就被压了下去,三十年之前,他就有购买《陶冶图说》等书籍和画作的想法,但对方一出手就是三十万,马爷倾尽全力,也不过十万而已。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书法和书法收藏界,以港台的富豪为主要力量,他们一车一船地买进,让马先生无奈。到了最后,马爷也算是混出了名堂,却依旧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跟那些富豪比拼书法。年,马爷曾撰文感慨,自己在拍卖会上,已经“没钱了”。

如今想来,09年是中国的艺术市场,尤其是书画、瓷器,都被资本给清理了一遍。当年,刘益谦以1.69亿买下了保利春拍的《十八应真图卷》,让中国的艺术进入了一个“亿元”的年代。随后,一幅宋字被炒到了一千万;王羲之的《平安帖》,真假难辨,三亿零八百万也被收购;就算是现在的陈逸飞,《踱步》也被炒到了八千万以上。高档的书法和书法,已经成为了真正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物,能够享受到的一种货币。

马爷叹了口气,“九十年代一幅好的字画,也就值个十几万,现在动辄上百万,这还怎么卖?”“就好比是海里的鲨鱼和鲸,在海上吃掉了食物,然后海鸥就会飞过来捡一些残羹冷炙。”马爷说,和他一样的人,也变成了“海鸥”。谁都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艺术品,而是一种商业竞争。马爷何是大人物,又怎会看不出来,他不去碰这幅字,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了。

因此,他没有收集任何的书画,一开始的时候,的确是手头拮据,到了后面,就算想要,也是唉声叹气,或者是嘲笑。在书法方面,这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就是缺少了一个好的时机,也不可能一口气砸进去。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秘密,收藏是一门专业的学科,谁也不能样样精通,特别是鉴定和鉴定,更是对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支持。马爷最不擅长的,就是古典知识。

古董的收集,不仅仅是看人的眼光,而且,这里还有成千上万的家族,每个人穷其一生,也不过是领悟了一两个罢了。再厉害的人,在别的方面也是一无是处。而且,这些名作都是由大学者所作,被称为“黑老虎”,其中的奥妙,只有大学者才能参悟,而他们的收藏品和鉴赏,更是一个深不可测的知识渊博。若无启功、徐邦达、张大千这等学问渊博的人,可遇不可求。马爷在这一点上,还是差了点火候。一开始,他还打算在琉璃厂里做生意,但听说被人忽悠住了,干脆就关了,算是一种考验。

他只读了四年级,从小生活在一个落后的时代,三十多岁以前要么在社会上工作,要么在工厂里干着体力活,所以他的语文知识肯定是有缺陷的,比如“弄瓦之喜”中的“瓦块”,就变成了“瓦片”。没有了这一项,就算他再努力,也很难将这幅字写完。至于百宋千元,画禅,他虽然不会,但也很陌生,就算是一幅明清的画,他也认不出来。后来,他宣布不接受这幅画,因为它的鉴定和价格都很低,但只要是个有见识的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借口。

马爷说自己是“野路子”,这可不是谦虚,而是真的。我认为,马爷最擅长的,就是在商场上的战斗。而最能肯定的,就是瓷器和家具了。马爷在商场上混了几十年,对这些东西也是颇有研究,再加上他曾经为那些有钱人家做过一些生意,所以练就一双好眼睛,让所有人都为之折服。

马爷舍了画和字,专门研究宝器,可谓是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野路子”,也是因为机缘巧合,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而且,这是一条规矩,外人不能染指。马爷当然要遵守这个规矩,不能逾越。

而且,从他的心态来看,他应该是“平民”,所以,他对那些匠师制作的东西,更加的接近,而不是那些贵族的书法作品。他已经说过,家具和瓷器在西方更受欢迎,所以在国外的拍卖会上,价格总是很高,赚得也很多。而且,这幅画的难度很大,价格也很低,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自己做的,所以,这是一种冒险的行为。

因此,我认为,“文化商人”马未都,绝对不会做出如此冒险的事情来!马未都马爷果然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我对他的敬仰,也不算白费。在我看来,马爷就是一个“文化人”和“商人”的结合体,既要有原则,又要有足够的利润。

我经常在心里琢磨,这么多人,这么多的事情,马爷都能看透,而且还能活得很清楚,难怪被王朔戏称为“破烂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6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