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在第三届进博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首次展出南非牛肉的王军玲没有想到,提前的试水让这款商品迅速成为了爆款,一个月内多包南非牛肉就销售一空。
作为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下称“贸易港”)南非进口馆的负责人,王军玲把进博会同款展品和有望参展第三届进博会的新品摆上了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的展架。市场的反馈,让她颇为惊喜。
“贸易港是一个起点,越来越多的南非本土供应商开始意识到中国市场的机会,原来中国市场有着多么强大的购买力。”王军玲说,从牛肉、红酒到护肤品,越来越多的“进博新鲜货”提前上架。
第三届进博会即将进入倒计时天,“展品变商品”的溢出效果正在加速显现。
在绿地贸易港大厅打出进博会倒计时天的显示屏
件进博同款“抢驻”
于年11月13日开业的贸易港是进博会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之一,集展览展示、采购交易、商贸服务、消费旅游等功能于一体。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家客商入驻平台,涵盖食品、酒饮、日用品、小家电等品类6万种商品。其中包括第一、第二届进博会同款商品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客商19家商品件。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总经理薛迎杰表示:“我们越来越体会到进博会的集聚优势,越来越多企业来这里提前预热,他们也希望能够有长期接触中国采购商和消费者的机会。”
在上海大力发展“首发经济”之下,进博会平台正在形成把展品先变商品、再变爆品的路径,不断挖掘国内消费者的新需求。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与“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仅一街之隔,有望参展第三届进博会的新品多达千件。除了南非牛肉,还有捷克水晶杯、墨西哥龙舌兰酒等来自全球各地的风物好货。许多在两届进博会上展出过的商品,纷纷在这里“安了家”。
哥伦比亚驻沪总领事露丝·艾彻维丽在哥伦比亚馆介绍当地特产
从采购商变贸易商,从参展商变投资商,贸易港从上下游企业痛点出发引入“保姆式”服务,包括为客商办理经营证照及市场准入,提供国际货运、国际货代、仓储冷链、零售分销、市场推广等全流程服务。
开业至今,贸易港累计接待客流超过万人次,举办各类商贸对接活动余场,接待国内外专业采购商余组,帮助家客商成功对接下游渠道。今年年内促成上下游交易额超过60亿元。
展品变商品的同时,政策也在变制度。年10月,绿地以上海海关推动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业务创新制度落地为契机,在贸易港打造了上海首个保税展示展销场所,成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也实现了国内进口商品与海外商品“同质同价”。
在线新经济风口之下,绿地于今年5月5日正式发布贸易港线上平台G-Hub,把各馆商品“搬到”线上建立“贸易港云商城”,并利用三维动画技术打造“线上贸易港”。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前,就将有30余个贸易港国家虚拟馆及近万件国别特色商品上线平台,有望实现线上线下、海内海外“同游同购贸易港”。
展品“保转展”首次落地
首批以保税进口方式参展第三届进博会的展品,今年7月中旬已经抵达上海并进驻了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后者距离国家会展中心3公里。
目前,比利时的冰淇淋、意大利的葡萄酒、希腊的橄榄油等20家展商都提前把参加今年进博会的展品运入了这一保税物流中心,在虹桥品汇开展展示展销业务在第三届进博会期间,这些展品可以直接从保税仓发出参展。
该保税物流中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包含两个丙2类保税仓库和一个海关监管仓库,拥有上海最大的-60度深冷保税仓库,已吸引包括COSTCO、联合利华等大企业大品牌在内的物流业务委托,联合利华、和俪家具、意大利蒂蒙等30家企业实现前店后库、店库合一的模式,奢品箱包、家具、家居、宝玉石、高档威士忌红酒等10个品类运用常年保税展示交易模式。
虹桥品汇保税展示交易馆
据官方介绍,以保税进口方式参展第三届进博会的展品,预计今年10月将全部到位,保税仓将为进博会展商提供半年的免租金优惠。
为了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博会,展品不仅能以保税进口方式参展,而且在展会结束后还可以转回保税仓进行展示交易。
海关总署近期发布了《海关支持年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便利措施》。其中第十三条“支持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扩大展会溢出效应”、第十四条“支持跨境电商业务,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可以更大能级地实现展转销。
展商可以依托保税物流中心和品汇平台,实现保展互转,并以保税展示展销的模式和跨境电商模式方便的实现“展品变商品”,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保税仓联动,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最大化。
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品汇)是按照“建设集保税展示、商品交易、物流仓储、通关服务与一体的常年保税展示交易场所,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集散地”的要求,主导搭建的承接和辐射进博会溢出效应的交易服务主平台。
一期已开放保税展示交易(时尚家居)馆、食品健康馆、美妆亲子馆、进口汽车馆等场馆的虹桥品汇,集聚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家企业的多个品牌,总计1万多个单品,其中进博参展商就有70多家,进博会相关品牌占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