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椅是中国传统家具之一,属于中国明代扶手椅中常见的形式。其形制上最鲜明突出之处也是体现在扶手上。它不仅没有立在中间的那根联帮棍,而且采用与扶手和椅面相平行的横档来连接前面的鹅脖和椅子的后足,横档下常嵌有矮柱或结子。玫瑰椅靠背和扶手都同椅面垂直做,用材多取平直圆材,尺寸不大,形体精巧,使用轻便,常常能给人以简约雅致的审美情趣。加上靠背比扶手高出不多,很适宜临窗放置,尤其适合在旧时几净窗明的书斋或庭园的轩馆别院之中使用。玫瑰椅的渊源可直接追溯到宋代,与宋制椅子几乎一脉相承,它再一次证明苏式家具中不少品种和形制是继南宋延续发展而来的。
关于玫瑰椅名称的由来,研究者至今仍不知其所以。近年来北方人将它说成是江南人所说的文椅,《明式家具珍赏》一书中就有这样的表述:“一种形制矮小,后背和扶手与椅座垂直”的扶手椅,“北方叫玫瑰椅,南方叫文椅,据称因文人喜欢使用而得名。”这完完全全是一种不应该发生的误会。因为南方没有人把玫瑰椅叫“文椅”的。如前所说,江南地区只有被北方叫“南官帽椅”的扶手椅才称文椅。
玫瑰椅产生的年代较早,形制很少变化,有人又将各种矮背椅说成是玫瑰椅的变体,以证明玫瑰椅随时代而不同。其实所谓“变体”,应该是在本体中演变出了另一种形制式样,而矮背椅很难说是从玫瑰椅直接变化产生的品种,更多的是与高背椅相接近,故其名称也相对应。
中国人讲究“名不正,言不顺”,也可说是一种好的传统,明清家具研究中的不少名称称谓至今比较混杂,缺少规范,这不能不说是学科发展中尚需进一步要做的又一方面工作。如椅子的品种和名称,据明代文献和有关资料,有圆椅、方椅、连椅、道椅、仙椅、醉翁椅、禅椅、长椅、公座椅、太师椅等,与我们现在所称的官帽椅、文椅或南官帽椅、玫瑰椅、屏背椅、大椅等都不相吻合,与清人所称的鬼子椅、睡翁椅、圈椅等等也有差异,究竟哪些名称是哪类椅子,哪些椅子又应是明或清所记载的那种称谓,至今仍然不能完全清楚。可见,随着岁月流逝,过去的事物有许多今人确已很难知晓,这正需要我们去努力调查分析,尽量地认识它们的原来面貌,但决不能因时因事生造臆测,甚至弄出笑话来。